武晓伟 副教授
电话:18811324170/15220500367
E-mail:ruby.baozi@gmail.com/640902589@qq.com
研究方向:教育基本理论,教育社会学,教师教育与发展,多元文化与社会性别研究,家庭教育等。
个人履历——
学习经历:
2000-2004,南京师范大学 管理学 学士
2004-2007,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硕士
2012-2016,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博士
工作经历:
2017.3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
2019.3-2020.2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 高级访问学者
科学研究——
科研项目:
1.武晓伟,联合国儿基会-教育部师范司,特岗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探索研究项目的子项目“贵州省威宁县特岗教师现状调查与研究”,2012-2013;
2.郑新蓉,武晓伟,联合国儿基会-教育部师范司,促进少数民族儿童有质量学习的爱生学校项目,2010-2011;
3.李慧英,郑新蓉,武晓伟,中共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,现行法规政策对两性平等发展的影响,2014;
4.武晓伟,广东省教育厅,高校创新性人才心理品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,2016-2017;
5.武晓伟,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,高校女性教师幸福感研究,2018-2019。
发表论文:
1.武晓伟,《80后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研究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,2013年8月;
2.武晓伟,《我国西部农村学校特岗计划的基线调研与思考》,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
(教育科学版)》,2013年11月;
3.郑新蓉,武晓伟,《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支持性政策的思考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》,2014年1月(注: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文摘》转载2014年第6期);
4.武晓伟,朱志勇,《论我国“精英式”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及其治理》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14年2月(注: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小学教育》转载2014年第5期);
5.武晓伟,张橦,《新媒体对社会边缘群体的组织化与赋权研究——以“女友组”为例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,2014年3月;
6.武晓伟,朱志勇,《传统与现代:文化哲学视域下的农村教育研究》,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》,2014年11月(注: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文摘》转载2015年第1期);
7.武晓伟,《教育的理性与理性的教育: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声音——读<女权辩护>》,《中国教师》,2014年12月;
8.武晓伟,王成龙,《我国农村学校“特岗计划”的再思考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
(教育科学版)》,2015年2月;
9.武晓伟,《女青年职业教育中的性别议题研究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,2015年2月;
10.武晓伟,郑新蓉,《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——基于河北、云南、贵州三省的调查分析》,《教师教育研究》,2015年5月;
11.武晓伟,雷雅琦,《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大学教学改革》,《社科纵横》,2016年7月;
12.武晓伟,郑新蓉,《西江苗寨·苗族女教师的口述历史》,该论文被翻译成日文,收录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书院所编辑的《早稻田现代中国研究专著》中,2014年正式出版;
13.武晓伟,《论我国乡村教育的人文失守与重建》,《河北师范学报(教育科学版)》,2018年1月;
14.武晓伟,牛宙,《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——以Z大学为例》,《社科纵横》,2018年10月;
15.张莉莉,武晓伟,向蓓莉,《大学女性学通识课程建设的新模式——以北京师范大学“女教授讲坛”为例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,2018年9月;
17.武晓伟,《我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变迁——以河北省Q县为例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,2018年10月;
18.武晓伟,王成龙,吴枋泠,《“隐性贫困”与青年群体生活态度的转变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,2018年12月;
19.武晓伟,《高校女教师幸福感研究——以广东省8所高校为例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,2019年4月。
学术著作:
1.编著,《女性心理学》,科学出版社,2012年2月;
2.编著,《质性研究:实践与评论》,重庆大学出版社,2013年9月
3.编著,《我的教师之路——中日中小学教师口述史》,教育科学出版社,2014年10月;
4.译著,《学校管理学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5年10月;
5.编著,《开拓者的足迹——新中国第一代乡村教师口述史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8年12月;
6.编著,《凤凰花开——女性发展系列讲座汇编》,敦煌文艺出版社,2019年10月。
教学工作——
教育学原理,社会学原理,中国教育史,学术/学位论文写作与规范、女性研究等
荣誉奖励——
1.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师教学比赛(2012),二等奖
2.国家级科研论文奖,《我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变迁》,中国妇联妇女研究会,2018